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沟通先行一步,“家”才更美好
添加日期:2019/7/5 8:47:04   浏览次数:1519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如果在每一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事情上,能让沟通“先行一步”,以调查、听证等信息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多些阐释、多些商量,才能在决策上考虑更周全,也更...

  如果在每一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事情上,能让沟通“先行一步”,以调查、听证等信息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多些阐释、多些商量,才能在决策上考虑更周全,也更容易被接受。

  我们常说“城市是我家”。建好这个“家”,需要所有“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这首先有一个要求:多沟通。因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往往应该是一个互相尊重、沟通顺畅的环境。

  最近,城市里的一些事多被谈起:比如身边拆除违建、整治占道经营的多了;比如银川市区多条道路竖起了“前方施工,车辆请提前绕行”的指示牌;比如一大批街路巷桥命名更名……讨论得多,是因为这些发生在大家身边,也正是因此,一些不理解的声音值得关注。这也难怪,街头小贩少了,给一些人的生活带来麻烦;重复施工带来交通拥堵,让人烦躁;对一些街道改名,情感上不能接受……有人不禁要问:难道没有更好、更合理的办法吗?不能事先听听公众的想法吗?

  客观来说,这些都是民生,不少也都是推进城市文明、符合城市长远发展或者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街谈巷议”,会有不满和牢骚?一个问题就是缺少足够的沟通和交流。

  正所谓“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实践证明,出台一个政策、实施一项工程,只要关涉到公众,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并不是实施者单方面可以决定得了的,也不是只有技术这个层面上的考量。从决策到实施,如果有关部门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量,只是“低着头”做自认为“对”的事,想着端出一个“好结果”就行了。而做什么、怎么做,整个过程却忽略了身处其中的公众的感受和情绪,缺少倾听、沟通和协调环节,那么,看起来再小的事、再好的事,恐怕也会出现疙疙瘩瘩,甚至最后落个不买账、不认可的结果。

  如今,对于公共事务,特别是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公众不缺乏参与的热情,表达诉求的意愿日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并引导公众的参与热情,做好沟通工作,在相互理解中达成共识,成了城市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应该说,近年来有关部门在积极有效开展与公众的交流沟通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发生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作出回应;诸如政务热线、政务微博等,也在反映群众诉求上得到肯定。但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只体现在已经存在争议和分歧的问题上。如果在每一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事情上,能让沟通“先行一步”,以调查、听证等信息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多些阐释、多些商量,才能在做决策时考虑得更周全,也更容易被接受。

  当然,城市管理具有复杂性,很多时候就复杂在涉及的群体多,相关利益诉求杂,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越是“众口难调”的时候,越考验沟通能力和治理智慧。呵护公众参与热情,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创造公众参与条件,促进相对共识的达成,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更重要的,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尊重、理解和支持中,把我们的“家”建设得更美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