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化天地
快速导航
来院路线
乘坐10路、12路、17路、18路、1路、27路、29路、31路、35路、36路、3路、4路、51路、5路、8路、9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440米
文化天地
“雷锋精神”在行动中成就永恒
添加日期:2019/3/15 8:49:16   浏览次数:1592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章摘要】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内心更为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化作日常行动更为永恒。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内心更为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化作日常行动更为永恒。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的风采,如今我们仅能从他的言语与事迹中窥探,但雷锋精神却蓬勃传承、历久弥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56年,雷锋精神中那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已成了温暖中国的精神暖流。春运已完美谢幕,将“流动中国”化为“温暖中国”,需要超越时空维度、跨越地域界限的雷锋精神来镌刻下一幕幕暖人的瞬间,更需要让这股精神暖流成为永远流传的心灵读本和价值灯塔。

  南京“158”雷锋服务站义务帮扶特殊困难旅客100多万人次;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毕生节俭清贫,将全部积蓄捐给贫困的家乡;“英雄机长”刘长健临危不乱;客运员低头为满身污秽的老人整理衣裤;车厢内保持同一救人姿势长达四十分钟的女医生……这个社会满含温暖与热度,感动瞬间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雁过留声,但无数温暖的片段却并未定格,他们只是在他人需要援助时伸出自己的双手,随后匆匆掠过。

  雷锋精神已成为“行动中国”的代名词,也成为了“感动中国”的窗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份醇香的精神食粮也被赋予着新时代的崭新内涵。无需在枪林弹雨中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雷锋精神就存在于无私奉献的每一日。李万君,用坚守呵护着复兴号的筋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护海岛32年;张玉滚支教17年,用窄窄的扁担挑起山村孩子的未来……他们在岗位上坚守,默默奉献、发光发热,在雷锋精神的历史卷轴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更多的人,他们登不上绚丽的舞台,无法被记录下感动人心的奉献瞬间,但他们以坚持不懈的毅力为无悔的人生写下完美注脚,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奉献来诠释雷锋精神的内涵。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孕育;民族的复苏,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传承。无论哪个时代、哪种环境,雷锋精神中的奉献是亘古不变的命题。正是无数单薄的身躯,奠定了精神丰碑最坚实的基石。雷锋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日都成为“雷锋日”,让我们化身蒲公英,在华夏大地播撒下雷锋精神的种子。